淮北市快乐健身行动方案
《淮北市快乐健身行动方案》6月9日经《中共淮北市委办公室淮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就业促进行动方案>等“暖民心行动方案”的通知》(淮办发〔2022〕10号)正式出台。
快乐健身行动方案
一、目标任务
到2023年,全面完成全市居住小区和行政村现有健身设施的维修、改造和提升,以及未配建健身设施小区的配建工作,基本实现城乡居民身边健身设施全覆盖。
到2025年,全市新增健身步道(步行道、骑行道、登山道)280公里、新增或改扩建体育公园5个以及多功能球场等体育设施,实现城市功能、体育元素、文化旅游等公共空间连点成线、互融互通,体育设施、健身指导、体育活动城乡一体。基本建成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惠及城乡、公平可及、特色突出、保障有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二、主要措施
主要解决“在哪里健身,如何科学健身,怎么激励健身”等三个问题,达到快乐健身“三个一”,即每人一检(到国民体质监测医院检测)、每日一练(至少掌握1项健身技能)、每周一课(快乐健身大讲堂)。
(一)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奠定快乐健身设施基础
1.加强群众身边场地建设。按照《淮北市国土空间详细规划技术管理导则》标准和15分钟健身圈建设方案,配备公共体育设施。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制定全民健身设施配建“菜单”,为不同需求的社区、居住小区提供多元化选择,提高健身设施使用效率。印制全市“快乐健身便民地图”和快乐健身宣传册,加强设施维保,街道、乡镇把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纳入社区和乡村服务体系,负责健身设施日常维护、保养和管理,提供必要的人员和经费,保障健身设施安全使用。
2.推进场馆智能化改造升级。数字化升级改造市体育馆、市体育场、濉溪县体育馆、濉溪县体育场、杜集区全民健身中心等公共体育场馆。执行场馆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应用居民社保卡一卡通系统,实现电子社保卡识别、场馆预约等功能。
3.发挥城市商业综合体集约效应。发展“商场+体育”建设模式,在大型商业中心引入冰雪、类冰雪、电竞、攀岩等新型运动健身设施,积极开展群众参与型、体验型体育项目,利用智慧步道开展“健走赢大奖”等市民乐于参与和互动的活动,贴近市场需求,提供多元产品,丰富服务内容。
4.打造城市近郊休闲健身网络。充分发挥我市山水资源优势,以东部山地健身步道为依托,精心打造“皖北川藏线”徒步线路;以红色旅游资源为依托,打造红色骑行线路;以水面资源为依托,打造水上运动项目基地;以湖泊湿地为依托,打造国家级体育公园。逐步形成山水相连、河湖贯通的近郊健身休闲康养网络。
(二)加强城市资源整合,拓展快乐健身运动空间
1.规范居住区设施配备。因地制宜、见缝插针、科学布点,对新建小区,严格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标准配建,并纳入施工图纸审查,验收未达标不得交付使用。对行政村健身设施,根据区域特点、乡土特色和居民需求,全面改造升级,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2.盘活闲置可用资源。利用城市空闲地、边角地、公园绿地、高架桥下、广场、老旧厂房等空间资源,以及可复合利用的人防、文化、娱乐、养老、教育、商业、社区用房等设施资源,因地制宜、一处一策,建设一批“口袋体育公园”“百姓健身房”等快乐健身驿站,配备直饮机等便民设施,与城市园林绿化有机衔接。
3.推动学校、单位体育设施开放。实施学校体育设施安全隔离改造工程,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推行“一场两门、早晚两开”。新建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严格按开放条件设计、建设。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鼓励以购买服务方式,吸引社会力量运营管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向社会开放体育设施。
(三)打造品牌赛事活动,营造快乐健身浓厚氛围
1.大力培育品牌赛事。积极培育“舞动相城”全国广场舞公开赛、中国淮北拉丁舞标准舞全国公开赛、百里毅行活动、淮海经济区青少年足球精英赛、环化家湖自行车赛、龙脊山越野徒步赛、汽车场地越野赛等市级品牌赛事,继续培育濉溪县农民篮球赛、相山区广场舞、杜集区迷你马拉松、烈山区冬泳等县区品牌赛事。
2.常态化举办全民健身赛事。办好市县(区)两级全民健身运动会、社区运动会和市、县(区)、镇(街)三级联赛、《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赛。以“快乐健身”为主题,定期举办中老年广场舞、徒步等群众基础广泛的比赛,加强传统体育文化推广,开展健身气功、武术、空竹、腰鼓等赛事活动。每年参加赛事活动人数不少于30万人次。
3.积极稳妥办好省六健会。积极主动开展办赛的各项准备工作,委托县区、体育协会等承接单项赛事,整合各方媒体资源,不断拓展宣传形式和覆盖面,使参赛人员具有更大的代表性和更为广泛的覆盖面,确保省全健会成为一届广泛参与、影响空前的群众体育盛会。通过举办全省最高规格的全民健身赛事,展示淮北综合实力和办赛水平。
(四)推广科学健身理念,筑牢快乐健身科学保障
1.加强科学健身指导。市县(区)建成科学健身指导中心5个,实现两级科学健身指导全覆盖。推进部门联合,筹建“淮北市国民体质检测医院”,为市民提供医学、运动综合处方。开设快乐健身大讲堂,邀请专家和社会体育指导员讲授科学健身知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推动科学健身指导中心实现常态化服务,推进科学健身指导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家庭。
2.强化健身技能培训。通过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加强运动项目的推广普及,常态化开展广场舞、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游泳、八段锦、太极拳、冰雪和类冰雪等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培训,教会群众1—2项运动技能,每年培训不少于8万人次。
3.加强科学健身宣传。加强宣传引导,充分运用新媒体等手段,普及全民健身文化、宣传科学健身理念,营造全民健身氛围。充分利用淮北传媒中心媒体平台,开设全民健身节目、栏目,多层次、多渠道宣传快乐健身行动成果。充分利用智慧健身步道等宣传平台,及时发布健身视频及相关信息,在公共健身步道加印“快乐健身步道”标识。多层次、多渠道宣传快乐健身行动理念,全方位展示群众健身风采,增强群众快乐健身意识,营造群众快乐健身氛围。
三、政策保障
(一)争取多方资金投入。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项目资金、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支持体育事业发展专项资金、体育强省资金项目,支持全市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市及县区将有关资金需求纳入年度财政预算。拓宽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二)加大场地供给力度。市、县(区)将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年度供地计划。制定可用于建设健身设施的非体育用地、非体育建筑目录或指引并向社会公布,在符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前提下,鼓励以租赁方式向社会力量提供用于健身设施建设,租期不超过20年。
(三)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实施《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建设与运营体育场地设施的意见》,依法依规在税收、房租、水电气等方面给予减免或补贴。落实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学校体育场地开放补偿办法、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补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