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2020年文化惠民工程绩效评价自评报告
按照《安徽省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民生工程绩效评价办法》、《安徽省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民生工程绩效评价办法》等文件要求,现就淮北市2020年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情况自评如下: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 2020 年实施 33 项民生工程的通知》(皖政〔2020〕17 号)、《淮北市人民政府关于 2020 年实施 33 项民生工程的通知》(淮政〔2020〕8 号)文件精神,我省及我市今年继续实施 33 项民生工程,考虑农家书屋已稳步推进,转为部门日常工作。
淮北市实施一项文化惠民工程,内容包括:继续实施公共文化场馆开放、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积极组织开展农村文化活动、农村体育活动四项内容(按照省文化惠民工程目标任务要求,由于我市没有贫困县(区),2020 年,应急广播建设未纳入我市文化惠民工程)。全年目标任务为:36 个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文化信息共享工程 55.4 万元、农村演出 277 场、农村体育活动 277 次。
截至目前,我市文化惠民工程的 36 个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文化信息共享工程 55.4 万元、农村演出 277 场、农村体育活动 277 次的全年目标任务已全部完成。
①公共文化场馆开放。全市共 36 个公共文化场馆纳入文化惠民工程任务,包括 5 个公共图书馆、5 个文化馆、5 个博物馆、21 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各项免开资金均拨付到位。各公共文化场馆在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情况下,逐步有序恢复开放。市矿山博物馆、相山区图书馆因安全隐患等待维修及装修等原因暂时闭馆,但仍通过采取线上、联合举办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各项文化惠民活动。
②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截至目前,濉溪县 42.6 万、烈山区 4.2 万、相山区 2.6 万、杜集区 6 万目标任务均已完成,完成全年任务的 100%。
③农村演出活动。全市开展农村演出活动 277 场,完成全年任务的 100%。其中,濉溪县 213 场,烈山区 21 场,杜集区 30 场,相山区 13 场。
④农村体育活动。全市共开展农村体育活动 277 次,完成全年任务的 100%。其中,濉溪县 213 次,烈山区 21 次,杜集区 30 次,相山区 13 次。
二、资金使用情况
我市加强对补助资金的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全市277个行政村,统一补助标准每村0.56万元,我省提标到0.76万元,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村级基层服务点每村每年2000元,农村文化活动(“送戏进万村”)每村每年4400元,农村体育活动每村每年1200元。统一补助标准每村每年0.56万元,由中央、省级、市县按照5:3:2比例承担。我省提标的2000元由省级、市县按照5:5比例承担。
三、项目管理情况
(一)投入指标(分值25分 自评分25分)
⒈保障机制
(一)根据《淮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及《中共淮北市委办公室 淮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我市编制《淮北市“十三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规划》。其中涉及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服务内容符合我市实际情况。
(二)为确保项目高效实施,中共淮北市委、淮北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市民生办牵头抓总,市文旅体局成立了文化惠民工程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市文化惠民工程的组织实施,进一步完善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积极主导,部门密切协作,日常工作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强化了组织领导。市文旅体局会同市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开展日常督查、调研等工作,掌握工程进度。
(三)按照《淮北市2020年民生工程宣传方案》及市民生办统一要求,积极参与《话说民生》广播专题节目,对我市文化惠民工程进行大力宣传;在全市文化惠民工程宣传月活动中,组织各县(区)、乡镇(街道)和行政村(社区)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宣传;同时,及时总结经验做法,在《淮北日报》、文旅体局网站、微信、微博等大力宣传文化惠民工程经验做法,着力营造良好宣传氛围。
(四)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2020年实施33项民生工程的通知》(皖政〔2020〕17号)文件精神,及时出台《2020年淮北市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方案》,并转发《中央补助地方美术馆 公共图书馆 文化馆(站)免费开放专项资金的通知》《关于下达2020年文化惠民工程中央及审计补助资金的通知》、《关于下达2020年文化惠民工程市级配套补助资金的通知》等文件,全市文化惠民工程目标任务明确,责任落实到位。
⒉资金落实
2020年,全市5个公共图书馆、5个文化馆、5个博物馆纪念馆、21个综合文化站全部免费开放。市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补助标准为每馆每年50万元;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补助标准为每馆每年20万元,综合文化站补助标准为每站每年5万元。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按照免费开放运行情况、接待参观人次、服务质量等因素确定补助标准。市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含辖区)免费开放补助经费,由中央与市级按照5:5比例承担;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含县改区)免费开放补助经费,由中央、省级、县区按照5:2.5:2.5比例承担。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经费由中央财政给予补助。
(二)过程指标(分值15分 自评分15分)
⒈项目管理
我市文化惠民工程建立了完善的民生工程项目管理制度。项目实施过程中硬化验收标准与制度约束。档案管理规范,信息报送及时。一是出台了《淮北市文化惠民工程绩效评价办法》,对各县区文化惠民工程年度考核评价的工作部署情况、项目完成情况、日常工作配合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强化公共文化服务规范、服务标准和群众获得感指标。二是开展过程督查、“回头看”等工作,检查中认真做检查记录,及时反馈问题,限时督促整改。三是每月向省文化和旅游厅、市民生办报送月报表及分析报告,为上级决策和掌握文化惠民建设动态提供参考依据。四是落实档案管理与信息报送制度,形成日收集、月整理、年归档的工作制度。
⒉财务管理
按照项目资金“专项核算、专款专用”原则,资金支付手续基本齐全,审批流程基本合规、支付凭证有效。没有大额现金支付、不合规票据支出等违规现象;没有资金截留、挤占、挪用、虚报套取问题;没有因管理不善造成国家资产损失、浪费等违反资金管理规定的现象。2020年全市中央补助免费开放专项资金 698 万元(纳入民生工程任务的 36 个场馆)、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项目专项资金 210.52 万元,均以国库集中支付方式到账,用于公共文化场馆开放服务及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项目,报账程序合规、手续完备。
(三)产出指标(分值30分 自评分30分)
2020年,我市紧紧围绕文化惠民工程为民服务理念,在工作中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研究创新举措,加大工作推进力度,高质量地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1、加大指导。局公共文化科、艺术科、群众体育科等相关业务科室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加大对各县区业务指导,保证各项文化惠民工程实施能够序时推进,为文化惠民工程项目圆满完成提供保障。
2、积极探索文化惠民工程建后管养新方式。按照财权事权相适应,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各公共场馆所在地政府、受益单位文化惠民工程管理养护的主体责任,加快形成文化惠民工程建后管养多方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
3、项目实施过程规范。各单位以文化惠民工程工作规范为标准,加强工程推进管理,落准落细落实上下责任。建立“三查三单”制度,在督查、暗访和考核的基础上,形成整改问题、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三个清单,全面推动文化惠民工程落实。实行月汇报制度,对送戏下乡、农村体育活动等实施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汇报。
4、服务供给和服务方式更加丰富快捷。受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上半年,各公共场馆线下活动均处于暂停状态,但淮北市文旅体局要求通过线上展厅、线上平台、线上课堂等方式,举办各种线上活动,确保线上公共服务“不打烊”。市图书馆与博看期刊、超星阅读等合作,通过数字化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推送包含100万册电子图书以及300种报刊文献,满足市民“指尖阅读”需求。市文化馆组织非遗传承人创作抗疫情作品套色剪纸《泪别,舍小家顾大家》、剪纸《勇于担当》、面塑《全民抗疫》等20余件作品,通过微信号发布供市民浏览。市博物馆策划推出线上直播,在讲解员的带领下,线上参观“云上博物馆”。刘开渠纪念馆、矿山博物馆也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线上宣传活动,向广大群众普及文物保护知识、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同时,各县区文化场馆也通过微信公众号、线上直播等方式,开设古筝、葫芦丝、钢琴、儿童画等线上培训班,分门类建立微信群,开展线上指导,进一步扩充了线上文化服务内容。
(四)效果指标(分值30分 自评分29分)
通过开展各项文化惠民活动,圆满完成全市的文化惠民年度目标任务,坚持“文化产品送到身边,文化活动人人参与,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文化成果人人共享”的服务理念,着眼于发挥公共文化机构的基本职能作用,坚持设施完善和运行管理并重,规范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机构服务项目和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全面加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纪念馆设施免费开放工作,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服务效能,更好地彰显出文化惠民阵地的核心价值,提高了文化建设项目与群众需求的契合度,群众满意度、支持度都得到很大提升。
四、主要经验做法
2020,淮北市严格按照《淮北市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科学规划、精心组织、严格实施,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工作。
一是领导重视。为加强对文化惠民工程工作的领导,成立文化惠民工程领导小组,制定分解目标责任,确定工程序时进度,着力构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及时召开2020年文化惠民工程调度会,对我市2020年文化惠民工程进行部署,要求各相关科室及时与县区做好对接,有序开展各项工作。截至目前,多次督促各县区文旅体局认真做好文化惠民工作,并深入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地进行督导,要求各县区严格按要求和时间做好文化惠民工程工作,确保按质按量完成。
二是落实措施。在疫情防控期间,严格落实新冠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做好闭馆消杀等工作。按照省厅部署安排,按时下发《关于公共文化场馆有序恢复开放的通告》,要求各公共文化场馆全面落实单位主体责任,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持续有序恢复开放。
三是明确责任。坚持统一规划,分级负责。县(区)人民政府为项目责任主体,对所属项目的资金安排、项目管理、资金使用、实施效果负总责。文化旅游体育部门负责项目的实施、档案管理、信息报送、制度建设及运营管理养护、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和绩效管理等工作。财政部门负责安排配套资金和项目资金的审核、拨付与管理。各县(区)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制定细则,组织实施。
四是强化督查。为加强文化惠民工程的调度,实行月报制度,每月30日前将各县区文化惠民工程进展情况进行汇总及数据分析,上报市民生办审核把关后,及时将月度进展及数据分析情况上报省文化和旅游厅文化惠民工程联络组,切实强化督促检查,确保文化惠民工程按时按质完成。
五、绩效评价结论
我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更加完善,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工作更加规范,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与水平稳步提高,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的有效对接得以推动,群众受众率和参与率进一步提高,能够享受到更好更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文化惠民工程发挥的社会效益显现。
对照《安徽省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安徽省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淮北市文化惠民工程项目目标明确,管理到位,资金使用规范,按照项目规定的时间高效、有序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淮北市文化旅游体育局
2020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