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博物馆开展“小麦粒粒香,巧手做花馍”非遗社教活动
花馍,也称“面花”,是中国民间面塑品,花馍起源于中国民间祭祀活动中用面塑动物代替宰杀牛羊等动物的习俗,造型生动、夸张,制作精巧细腻,在民间约有1000多年的历史,流传于黄河两岸的花馍,文化底蕴更为深厚。
为更好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月11日,淮北市博物馆开展“小麦粒粒香,巧手做花馍”非遗社教活动。活动开始前,非遗传承人、花馍制作老师高斯雅首先为大家讲解了花馍的历史和文化寓意,介绍材料的制作方法。准备就绪后,馆工作人员将各种果蔬汁和成的彩色面团、红豆、馅料以及剪刀等工具拿到活动室,指导学生通过揉、捏、揪、搓等手法,用小剪刀等工具,配上各种辅料,苹果、小兔子等五彩花馍造型就呈现出来,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充满欢声笑语。
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体验了传统饮食文化的制作过程,在锻炼动手能力的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