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化旅游体育局2022年度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文旅体局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淮北更高质量转型发展,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文化旅游产品,全市文化旅游体育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在诸多方面取得历史性突破,得到了上级部门的高度认可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主要亮点工作如下:
一是目标考核取得新飞跃。市文旅体局牵头承担的四项2021年度省目标考核任务均取得优秀成绩,其中旅游业、公共文化服务和文物保护利用全省第2名,并奖励200万元;电影惠民和广电惠民工程均全省排名第一;体育设施建设全省第7名。2021年度市文旅体局在市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中获优秀单位。二是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取得新成果。视频直播“家乡年—蒸面灯祈心愿”活动视频在文旅部微信平台展播,并被新华网等国家级媒体宣传。成功举办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安徽省主场活动,同时开展淮北市非遗项目专题展及第二届非遗购物节,活动全程直播,在线参与人次近20万,集中宣传了近年来安徽省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成果。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小李家看护者李华松获评“全国十大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六步架大洪拳、李氏射艺、贺氏绫刻画等6个非遗项目成为入选省级非遗名录。安徽口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濉溪县临涣蒋家酱品厂被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为省级非遗工坊。濉溪古城入选2022年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研究成果“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发现‘永元八年’汉代画像石祠堂”获省社科普及优秀读物奖。三是文化体育事业取得新进展。公共文化服务和艺术创作水平进一步提升,新创舞剧《运河古韵》及泗州小戏《分树》入选省戏剧创作孵化计划项目,《运河古韵》为全省唯一入选舞剧,目前省厅已验收完成。4部文艺精品入选“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全省优秀舞台艺术展演,淮北大鼓《回家》等6部作品获第三届安徽省群星奖。拍摄完成4K舞台艺术电影《永远的嫁衣》,将在央视戏曲频道播出。广泛开展“乡村春晚”“我们的节日”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村晚的台前幕后》《根与魂》两部短视频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2年“村晚”优秀短视频展播活动,其中《村晚的台前幕后》上榜最佳故事榜单,为安徽省唯一。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富有成效,成功举办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安徽省主场活动,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小李家看护者李华松获评“全国十大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大力实施快乐健身暖民心行动,新建“15分钟健身圈”体育设施123个,完成村居体育设施改造提升任务304个,建设健身步道61.3公里,建成梧桐体育公园;积极备战、参赛省十五运会,相继举办全省青少年柔道、摔跤锦标赛等赛事,体育强市建设稳步推进。四是文旅产业发展呈现新面貌。制定并提请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两个政策性文件,为我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加快推进文旅项目双招双引和建设力度,成功签约留美美数字文化创意项目,隋唐运河古镇二期运河大观园、南市金街、南翔云集特色文化商业街区、百莲百荷、“皖北川藏线”烈山段等一批重大文旅项目建成,隋唐运河古镇获评“第二批国家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在全省率先实施乡村旅游“421”行动,我市推荐的乡村旅游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榴园村、临涣村获评省级特色美食村,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榴园村青年彩绘墙、南山村彩虹步道获评省级百佳乡村旅游点。先后发放四轮文旅体惠民消费140万元,开展“皖美好味道·点亮夜相城” 10项促进夜间消费主题活动,有效激发文旅市场消费活力。积极“引进来”“走出去”,加强对外交流和营销推介,先后赴合肥开展“生态美城传奇淮北”主题发布会、参展苏州第四届运博会,“生态美城 传奇淮北”文旅形象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2022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从严治党责任全面落实。始终把政治建设和全面落实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作为首要任务。坚持以党的建设为总览,深入开展省、市委“一改两为”和整治“六不”突出问题工作。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和“找差距、改作风、强担当、争先进”专项行动工作。持续开展模范机关建设,创建“创新引领 书香淮北”党建品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2次,培养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20余人,按期转正6人。持续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斗争中的“两个作用”,全局有216人在“慈善一日捐”活动中捐款22650元。深入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好干部标准,配合市委组织部完成晋升一级1名、三级调研员2名,完成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录7名,党政储备3名,退役安置1名,转正5名。提拔科级干部7名。牢筑意识形态主阵地,制定年度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意见,建立意识形态工作风险点防控机制。认真组织排查意识形态领域具体问题,共计排查问题4项。坚持以加强党风廉政为保障,召开2022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纵深推进从严治党,专题研究2022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点,利用廉政走廊文化以及重要节点开展勤俭廉洁过节教育,筑牢党员干部思想道德防线。认真做好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工作,制定《2022年度基层党建工作“三个清单”》。严格落实“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程序、“一把手”末位表态制度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严格执纪问责,今年以来撤销党内职务1人、批评教育1人。
(二)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完成34个乡镇(街道)文化站和57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排查工作,切实提升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和服务效能。全市公共文化场馆均免费对外开放。截至目前,全市5个图书馆到馆61.5483万人次,5个文化馆到馆26.6662万人次。市文化馆开设公益培训共53期,培训人次7800人次。以数字科技赋能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效。市图书馆建设“1+3+N”的网格化服务模式,市文化馆利用微信公众号、线上课程及短视频等多种艺术形式开展直播培训、直播看展的新模式,全市34个乡镇(街道)文化站已经建设文化云服务。结合疫情防控要求,围绕元旦、春节和端午等传统节日,开展“虎虎生威云上年”、“乡村春晚”、“我们的节日”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全市四级文化场馆共开展群众文化活动4560场。相城书童《“萌虎”迎新春》和“溯传统文化,颂端午情怀”活动先后被《中国教育报》、人民网,中国旅游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市图书馆选送文章在安徽省公共图书馆联盟“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百馆共读《觉醒年代》”主题征文比赛中荣获二等奖。《打造腰鼓文化品牌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入选安徽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全民艺术普及类典型案例。杜集区文化馆获评全省数字文化资源与短视频创作生产优秀组织单位。
(三)文艺精品创作成绩斐然。市文旅演出有限公司编创的歌曲《新时代的春风》入选安徽省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工程项目。舞剧《运河古韵》、淮北梆子大戏《永远的嫁衣》、泗州小戏《分树》以及原创歌曲《新时代的春风》入选“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安徽省优秀新创剧目展演。市书画院书法家姚志军书法作品《黄山四季有云烟》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优秀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市书画院画家魏渭渭油画作品《茶香·茶语》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悲鸿风度•首届油画双年展”。开展“文化赋能 乡村振兴”基层文艺巡演。截至目前已全部完成280场“送戏进万村”演出任务。围绕“喜迎二十大”主题,在全市开展优秀现实题材戏剧作品征集活动,力求继续推出更多高质量的本土文艺作品,推动淮北市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
(四)文遗保护传承卓有成效。创新非遗宣传形式,依托“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节假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利用权威媒体的抖音、快手、直播间等新媒体平台,积极开展“小年送福”“视频直播家乡年—蒸面灯祈心愿”等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宣传展示效果。组织我市5个非遗项目赴济南参加第七届中国非遗博览会。杜集区剪纸、张氏吹糖人、李氏糖画、虎头鞋帽等7项非遗项目走出淮北,参与央视少儿频道《童心里的中国》节目拍摄。濉溪古城入选2022年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市博物馆数字化保护项目已完成招标。会同淮北师范大学大运河研究中心完成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淮北段)建设保护调研报告》。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小李家保护修缮工程、“刘开渠故居”抢救性保护修缮工程均已竣工。编制《临涣香山庙(淮海战役弹药交付所旧址)保护修缮方案》,报请省文物局争取经费保护修缮。完成安徽省第二批革命文物申报工作。“自然与文化遗产日”举办了邓山汉墓群考古发掘成果展,取得积极的社会效应。组织全市古道资源调查,撰写完成“淮北市古道资源调查报告”。《淮北烈山窑址》《淮北历代碑刻》出版发行。
(五)文旅产业发展动力强劲。成立淮北市文旅和数字创意产业(含体育产业)推进组工作专班,坚持顶格推进,大力开展“双招双引”。目前我市在省“双招双引”综合调度平台,共录入文旅和数字创意类项目96个,项目金额410.892亿元。其中,2022年新签约项目19个,项目金额61.97亿元,新开工项目24个,项目金额26.88亿元,新投产项目11个,项目金额8.4亿元。其中,濉溪长丰街明清酿酒作坊群遗址项目和濉溪古城项目分别进入全省文旅和数字创意产业“十佳谋划项目”和“十佳落地项目”路演环节。高标准编制《淮北市“十四五”文化旅游体育广电新闻出版发展规划》,印发《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加快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联合市财政局制定《淮北市加快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操作规程》,进一步推动和扶持我市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起草完成《淮北市旅游促进条例(草案)》。梳理建立全市2022年重点文旅项目库,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智慧旅游项目完成竣工验收。隋唐运河古镇文化旅游项目二期运河大观园、南市金街建成,南翔云集特色文化商业街区开街迎客,老城石板街二期水街基本建成。百莲百荷项目开园,成为夜间文旅消费的网红“新地标”。留美美数字文化创意项目成功签约,并被列为全省数字创意产业重点项目之一,已完成样机研发;烈山体育用品产业园入园企业4家,都已进入投产状态;百莲百荷二期、东湖乐园青少年拓展中心项目已完成投资纳统;朔西湖研学基地、四季榴园亲子乐园等项目已进入开工准备阶段。精心举办文旅活动,积极开展宣传推介,不断优化消费体验、丰富消费供给。成功举办“生态美城传奇淮北”主题发布暨淮北文旅(合肥)推介会,制作完成《生态美城 传奇淮北》文旅宣传片,举办淮北市首届地锅鸡美食文化节(烈山)、“5.19”中国旅游日。组队参加全省“皖美好味道·百县名小吃”厨艺技能竞赛并荣获金、银、铜奖各一枚。联合市人社局、市商务局、相山区政府成功举办“皖美好味道·点亮夜相城”2022年淮北市消费季活动暨“新徽菜、名徽厨”行动。通过发放消费券、文化演艺、餐饮购物、非遗展演等形式,提升我市夜游经济活力。充分发挥“智游淮北”小程序作用,发放文旅体消费券4批次合计140万元,促进各项综合消费超过2500万元,有效带动特色旅游商品、非遗美食等商品销售。推荐濉溪古城等9家单位申报安徽省“四个十佳”夜间文旅消费品牌;组织开展淮北市首批“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夜间文旅消费示范点”评选活动,濉溪古城等4家单位入选首批“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南翔云集大众书局等10家单位入选首批“夜间文旅消费示范点”;隋唐运河古镇获批第二批国家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安徽省仅4市6地入选)。积极贯彻落实助企纾困各项政策措施,制订出台《市旅游社奖补政策(2022版)》等系列政策,印发淮北市文旅体局助企纾困12条政策,提振文旅体市场发展信心。按照省文旅厅部署,落实暂退旅游质保金100%政策,为全市26家旅行社申请退款82万元。向全市符合条件的27家涉旅企业、474人次发放稳岗补贴94.8万元。梳理文旅体服务业“白名单”企业,建立全市文旅行业和数字创意重点企业项目及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库,汇总10余家企业融资需求,截至目前,已有4家企业获得贷款共计315万元。印发《淮北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落实省乡村旅游“421”行动计划。推出我市首批市级10家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基地。“秋收丰盈 醇美乡村”收获之旅主题线路入选国家文旅部推出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榴园村、临涣村获评省级特色美食村,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榴园村青年彩绘墙、南山村彩虹步道获评省级百佳乡村旅游点,隐庐民宿入选省级十大民宿发展经典案例。南山景区通过省文旅厅4A级旅游景区景观价值评价。2022年1-9月份,全市接待国内游客903.7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7.48亿元。
(六)体育强市建设稳步推进。继续加强15分钟健身圈,截至目前完成123个建设任务,完成率109%。健身步道建设完成61.3公里,杜集区梧桐智慧体育公园已建成开放,濉河体育公园已开工建设,预计11月底完工。快乐健身行动四项指标全面完成,完成居住区体育设施改造提升任务201个、行政村健身设施改造提升任务103个、全民健身培训任务5.03万人次、全民健身活动参与人次任务21.9万人次,分别完成年度目标的126.42%、133.77%、155.72%、135.69%。体育场馆智能化改造全部就绪。完成市体育场、市体育馆、杜集区全民健身中心、濉溪县体育场、濉溪县体育馆5个公共体育场馆数字化升级改造工作。体育社会组织管理不断加强,指导部分协会完成换届。完成“全民健身日”活动、举办“庆八一”军民联欢、全市《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验达标赛、“四球一舞”市县联赛等赛事活动。在省级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取得优异成绩,获安徽省社区健身气功五禽戏大赛线下总决赛三等奖、安徽省社会体育指导员交流展示网络大赛健身技能健身操获一等奖。全力备战省运会,选派422名淮北体育健儿参加19个大项的角逐。先后承办省青少年武术套路锦标赛、省青少年柔道锦标赛以及省青少年摔跤锦标赛等省级重要赛事。与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协调出台《淮北市有突出贡献的运动员教练员奖励办法》。重点推进体教融合,联合市教育部门共同举办十余项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积极推动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发展,目前已发展省、市级体育传校35所,其中,今年新审定命名市级体育传校5所。
(七)广电新闻出版作用有效发挥。开辟防疫抗疫、乡村振兴、抗旱宣传、喜迎二十大等专题栏目,累计播发广播、电视类新闻近500篇。积极参加全省电视节目评奖创优工作,报送作品22件,17件作品分获1、2、3等奖,其中3件作品获安徽新闻奖一等奖,我局获安徽广播电视奖先进组织单位。围绕重大主题相继创作《雨后出嫁的新娘》《微风徐来》等20部微视频,以及《陪伴也是一种爱》等17件广播电视公益广告作品,3部纪录片作品,其中纪录片《有“种”幸福》入选2022年度皖美呈现优秀纪录片。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9.95%,广播电视节目播出全市一张网的规范化格局基本形成。2022年我市的应急广播栏目化播出经验被省广电局作为经典案例上报国家广电总局向全国推广。截止10月底,全市放映公益电影3734场,观众279970人次,提前超额完成放映任务,任务完成率111.19,新片率83.54% ,濉溪县唯众电影公司被中宣部评为全国“服务基层、服务农民”先进集体。积极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印发《淮北市2022年软件正版化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农家书屋管理工作自查,开展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更新工作。全市427家农家书屋按照每家不少于60册的标准,共计补充更新图书数量为25902册、期刊2类共3504册。依托农家书屋平台,在全市范围内开展2022年“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活动。在“我的书屋·我的梦”农村少年儿童阅读实践中,共推荐报送488件作品,其中7件作品入围省级奖项。依托各级图书馆、农家书屋、优秀实体书店等活动载体,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阅读活动。稳步推进城市阅读空间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已建成13个城市阅读空间并投入使用。
(八)行业监管水平持续提升。紧盯网吧、歌舞娱乐场所、旅游景区等重点领域,持续保持对文旅市场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的高压态势。2022年以来,共现场整改疫情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场所25家次,发现并整改文化市场经营场所安全隐患11家次。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严查网吧、歌舞娱乐场所、游艺娱乐场所接纳未成年人的违规经营行为。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为契机,严厉打击淫秽色情、恐怖暴力、封建迷信等违禁出版物。大力开展文旅市场打击养老诈骗专项整治,持续开展平安淮北建设,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2022年以来,共出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人员8536人次,开展市场检查2822家次,办理案件30起,移交公安部门案件1起,受理并办结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投诉举报28起。2022年10月,淮北市文旅体局荣获“2021年度平安淮北建设优秀单位”称号。利用学雷锋日、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旅游日等加大文明旅游宣传力度,组织开展文明旅游“六进”活动,为游客和市民发放宣传资料4000余份。选拔15名优秀选手参加全省文旅行业服务技能大比武活动,共获得一金一银三铜的优异成绩。组织开展“质量月”活动,促进旅游企业加强质量提升。配合市人大开展《安徽省旅游条例》执法检查,全面提升我市旅游服务质量。加强对星级酒店塑料使用和垃圾分类情况的监督检查,助力城市绿色环保建设。
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是硬件设施不完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存在明显短板,缺少市级剧院、美术馆、全民健身中心。二是文旅产业总量偏小、竞争力偏弱。政策扶持引导力度不够,旅游业辐射影响力不强,距离打造区域型、复合型旅游目的地仍有很大差距。三是人才队伍建设有待提升。高水平的文旅体产业领军人才储备不足,基层公共文化体育人才相对匮乏。
二、2023年工作安排
(一)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体系,打造“城市书房”“阅读空间”等新型文化业态,构筑旅居相宜、主客共享的城市新空间。推动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助力乡村振兴。加强文艺创作和展演,丰富优秀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广泛开展“乡村春晚”“非遗过大年”“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文化活动,推动文艺精品下基层惠民巡演,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影响力。
(二)深入挖掘文艺精品创作。围绕深入贯彻学习二十大精神,谋划舞剧展演等一系列文化活动。继续开展“戏曲进校园”、“戏曲进乡村”文艺演出,打造一批贴近生活、贴近人民、传播正能量的文艺作品。组织专业文艺创作人员外出学习采风,激发创作活力。加强艺术人才选拔培养使用,支持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让创作接地气、有骨气、聚人气。
(三)着力加强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推进实施柳孜运河遗址永久性保护大棚工程、临涣城址城墙保护修缮工程项目、烈山窑址保护及展示、濉溪老街明清酿酒作坊遗址保护展示工程、“赵集二级扬水站”保护展示工程。妥善做好第二批省级革命文物保护,推进实施草庙淮海战役华东野战军指挥部旧址保护展示工程、《临涣香山庙(淮海战役弹药交付所旧址)保护修缮工程》。深入开展水牛墓汉代石祠的挖掘研究。
(四)强力推动文旅产业发展。主动对接头部文旅企业,力促重大在谈项目尽快落地实施。做好国家级、省级重点文化出口企业、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旅夜间消费集聚区等文旅品牌创建工作。谋划开展淮北市2023年文化惠民消费季系列活动,持续拉动文旅消费,提振文旅市场。持续推进精品主题村、特色美食村、后备箱工程基地、精品民宿等创建工作,加快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推进柳孜遗址永久性保护大棚项目、临涣古镇保护展示和基础设施提升、濉溪古城、口子酒文化博览园、“皖北川藏线”风景道建设、朔西湖景区二期项目等项目建设。
(五)持续推进体育强市建设。加大快乐健身行动和15分钟健身圈建设两项民生工作推进力度,做好行政村、居住区体育设施提升改造,扩大全民健身培训人群,提升全民健身活动参与人次。强化体育设施日常管理,提高场地利用效率。深化体教融合,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做大做强优势体育项目,抓好人才输送和梯队建设,全面增强我市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
(六)持续强化新闻出版广电舆论导向工作。做好重要保障期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保障工作。继续做好全市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任务,推动农村电影逐步实现“从流动向固定,从室外向室内”的转变。围绕宣传党的二十大等重大主题,积极实施广播影视精品创作工程。加强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推动农家书屋提质增效。强化版权保护工作,加强作品登记宣传。继续推动全民阅读活动深入开展。不断提升全民文化素养,加快建设“书香淮北”。
(七)着力保障文旅市场健康有序。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扫黄打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等专项行动。严格落实文旅市场疫情防控常态化检查和安全生产专项检查。扎实推进文旅市场领域专项整治行动,积极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及“两法衔接”,严查文化旅游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做好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投诉办理工作。积极探索执法队伍建设新举措,推动移动执法在实践中的应用。进一步推进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工作,优化我市法治营商环境。持续开展文明旅游“六进”宣传活动,扩大文明旅游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组织开展企业信用评价,督促旅游企业自觉诚信经营、优质服务。
(八)着力加强自身队伍建设。继续改进作风建设,持续纠治“四风”,严格落实“一改、两为、五做到”。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监督责任,继续深入开展廉政教育,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挖掘创作廉洁文化艺术作品,利用公共文化场馆发挥廉洁文化教育功能。持续开展“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工作,提升为民为企服务意识。强化理论武装。持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全会、十九届七中全会精神,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加强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提升党员发展质量,提高党员教育管理实效。持续开展“建设模范机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