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淮北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工作要点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全市文化旅游体育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各项决策部署,以满足人民文化旅游体育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着力点,紧扣高质量发展,大力繁荣发展文化旅游体育事业和产业,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文化旅游体育产品。
一、着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1.牢筑理想信念。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进理论学习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优化思想、改进工作。
2.加强党的建设。严格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持续开展“建设模范机关”活动。规范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3.强化正风肃纪。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持“忠专实”“勤正廉”,加强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加强监督执纪,强化纪律教育和警示教育,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严肃财经纪律,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强化过紧日子的思想意识,把有限资源和财力更多用在改善民生福祉上。
二、着力提升文化服务效能
4.完善文化设施。 实施“公共文化新空间”行动计划,推动文化空间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出一批“小且美”、业态多元的新型文化空间,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实效性。深化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推动乡镇(街道)文化站转型升级。
5.繁荣文艺创作。积极申报2024年度安徽省戏剧创作孵化计划项目和国家艺术基金项目。鼓励广大群众结合我市红色文化、好人文化、运河文化等特色文化,记录、书写、讴歌新时代,围绕主旋律创作正能量、接地气的文艺作品。
6.丰富文化活动。围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主题,谋划开展群众歌咏大会、书画作品展等相关文艺活动。提升“送戏进万村”质效。广泛开展“乡村春晚”“非遗过大年”“我们的节日”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主题文化活动,推动文艺精品下基层惠民巡演,提升群众获得感。
三、着力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7.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开展第四次文物普查,做好第九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推进柳孜运河遗址永久性保护大棚建设,指导做好濉溪长丰街明清酿酒作坊群保护展示工程、程村石堡修缮工程、烈山窑址北宋窑址区保护展示工程。会同省考古所组织好市矿工医院肿瘤病房建设工地、市高新区建设用地等文物勘探和考古发掘工作。推进渠沟遗址、石山孜遗址等新石器文化的考古研究以及汉代画像石考古研究工作。
8.提升博物馆综合建设。做好柳孜运河遗址博物馆陈列布展。推进淮北市博物馆馆藏金属文物保护修复项目、淮北市博物馆馆藏石质三级文物保护修复项目、淮北市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刘开渠纪念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淮北市博物馆馆藏陶瓷器保护修复项目实施。
9.传承弘扬红色文化。配合市委宣传部建立淮北市红色资源保护和传承联席会议机制,组织开展全市“革命文物讲述人”评选活动。优化提升相山区烈士陵园、钟源阁红色文化博物馆等红色景区景点,深挖鲁楼狙击战红色资源,策划红色演艺节目,开发红色旅游体验产品。
10.推动非遗传承发展。以表演展示类非遗项目为抓手,打造淮北非遗活动品牌。举办开展舞台表演类非遗项目下乡活动,开展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过大年”等各类非遗线上、线下展演展示活动,培育非遗活动品牌。开展非遗“五进”展演展示,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
四、着力增强文旅产业发展动能
11.推进项目建设。以市领导包保十大重点文旅项目为核心抓手,全力推进老电厂夔牛天街、相山文创街区等牵动性强的重点文旅招商项目实施,力争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着力打造文旅“爆款”。以国内策划、运营、投资分项能力位居前十名的头部文旅企业为重点招引目标,有针对性地筹划一批文旅招商推介活动,力争招引大企业、大集团来淮考察洽谈,全力推动具有轰动性、带动性、影响力的项目在我市落地生根。
12.加快景区品质提升。加快推进柳孜运河遗址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动朔西湖旅游度假区建设,争创省级旅游度假区。推进烈山区、相山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争创1个以上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景区质量提升,推动濉溪古城争创4A级旅游景区,对全市A级旅游景区实行动态化管理。统筹推进“龙脊天路”旅游风景道建设,丰富沿线业态布局,完善配套设施。积极推动研学旅游健康发展,推出一批研学主题精品线路,新评定一批市级研学旅游基地。
13.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深化实施乡村旅游“421”行动。推深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示范工程,结合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遴选一批省级“休闲旅游精品示范村”,培育一批省级、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争创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深挖乡土民俗文化底蕴。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民宿,加快推进精品民宿建设。推进“主题村”打造、“美食村”推选、“风景道”建设、“后备箱”富民、精品民宿培育、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双微”提升等工程。
14.强化宣传营销策划。积极推进宣传营销工作项目化,成立淮北文旅新媒体创意工作室,打造淮北文旅自媒体矩阵。加大“皖美好味道百县名小吃”美食宣传推广力度。策划组织开展主题文创设计大赛。大力实施“引客入淮”计划、继续组织“万人游淮北”、“上海假日列车乐游长三角”高铁旅游专列活动。积极参与“春游江淮请您来”、大运河旅博会及其他重点旅游宣传推广活动。继续发放淮北市文旅消费券,拉动全市文旅消费,带动经济增长。
五、着力加快体育强市建设
15.健全群众体育服务体系。加强基层体育组织建设,推动全民健身空间载体提档升级。持续推进快乐健身行动,进一步提高乡镇街道“三个一”覆盖率。建设体育公园和口袋体育公园5个、百姓健身房5个,积极申报“皖美步道”和“和美乡村”健身设施示范点,统筹推进健走步道、登山步道和骑行道三类健身步道的新建、改造和升级。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加强体育设施开放。培育全民健身品牌赛事活动,办好全省第六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常态化开展社区运动会,以精彩纷呈的赛事活动,更精准地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健身需求。
16.提高青少年体育发展水平。深化体教融合,不断提高青少年体育发展水平。开展“奔跑吧少年”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办好青少年体育赛事,抓好体育教师培训,推动体育传校发展,推进体育教练进校园,入课堂,带动“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校园体育建设。加强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探索竞技体育发展新路径,加快加深体校、学校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三大阵地融合发展,构建“大体校”格局,完善“三大球”青训体系,提升技战术水平,抓好人才输送和后备人才梯队建设,夯实竞技体育人才基础。
17.推进体育产业创新发展。深化体旅融合,串联景点景区、民俗民宿、美食风物,打造精品赛事,以赛事进一步提升体育旅游发展水平。以龙脊天路风景线为依托,积极申办长三角汽车(房车)集结赛、长三角场地越野赛、区域性自行车赛,举办全国重机车文化艺术节。坚持地域特色化办赛思路,打造本地高规格的品牌体育赛事活动,构建“赛、展、游、娱、购”活动体系。
六、着力推动广电新闻出版全面发展
18.推进广播电影电视发展。统筹各类广电宣传资源,突出重大主题宣传。推进广播电视节目评优推优,大力推精品,树品牌。做好安全播出保障工作,确保重要节日、重要时段期间播出安全。强化应急广播运维管理。开展非法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广播电视传播秩序。扎实推进农村电影公益放映。
19.推进新闻出版发展。完善长效机制建设,推进重点领域软件正版化工作,不断提高我市软件正版化水平。做好全市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更新工作,推动农家书屋提质增效。依托农家书屋平台,持续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线上线下结合的全民阅读活动。推动实体书店创新发展,支持品牌书店、连锁书店和特色书店做优做强,鼓励实体书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加强版权社会服务,开展版权示范创建,发挥引领作用。
七、着力提升监管服务品质
20.严守安全底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部门监管责任,常态化开展文化和旅游行业安全、消防隐患大排查。强化安全生产、消防宣传培训、应急演练,继续保持良好的行业安全生产形势。组织做好全市文物行业消防安全集中除患攻坚大整治行动,进一步消除文物安全隐患。推进编制临涣古城墙、大运河遗址、石山孜遗址等安防方案,做好重要文物单位的安全防范。加强体育场馆设施、体育赛事活动的监管,防范化解安全风险。
21.加强市场监管。持续做好深化文化市场执法改革任务,探索执法队伍建设新举措。不断强化文化旅游市场监管,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扫黄打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等专项行动。继续推进文化市场案件办理工作,严查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加强重大案件查办,积极抓办挂牌案件。继续推进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工作。规范文化艺术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监督管理,扎实推进“双减”工作。会同市检察院开展全市国有文物保护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配合市公安部门严厉打击文物犯罪行为。
22.提升服务质量。深入推进文明旅游宣传活动。组织开展企业信用评价,实施分级分类监管,督促旅游企业自觉诚信经营、优质服务。组织省级星评员参加省厅培训班,做好等级旅游民宿,皖美金、银牌民宿和星级饭店申报、评定、复核工作。组织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创建培训和推荐申报。加大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参加文旅行业大比武,举办导游培训班。规范审批服务行为,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规范化便利化水平。
23.加强行政管理。认真办理市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市政协委员提案。做好经费预算、资金使用、资产管理等工作。规范节庆活动审核备案工作。深入推进法治建设,完善重大行政决策机制,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开展国防教育、双拥工作,加强政务公开、内部审计、机要保密、文书档案管理、国家安全教育、平安建设、维稳、信访、合法性审查、公平竞争、应急值班、减灾救灾、文明创建、创卫、垃圾分类、节能、公文处理、工青妇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