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淮北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淮北市文化旅游体育局 发布时间:2025-01-14 10:45 字号:

淮北市现有国有博物馆8个,在建国有博物馆1,非国有博物馆4个,图书馆5个,文化馆5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33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440个,均免费对外开放,实现100%全覆盖,切实提升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和服务效能。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数字化建设逐步优化。推动安徽文化云平台建设,整合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基本建成各级公共数字图书馆网络体系,实现数字文化资源传递与共享。市文化馆高标准打造文化墙、多媒体多功能教室,设置数字体验机、文化一体机、数字化大屏等数字化便民设施,开设“艺术欣赏”、“文化大讲堂”等云课堂,2024年以来,数字化服务约151.92万人次。市图书馆积极建设移动图书馆APP,可以体验到 500种约15340多万篇报纸,3万多本epub电子图书电子图书,提高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与科大讯飞合作,共同打造了淮北市首家人工智能展厅。内设语音识别互动区、虚拟现实体验区等高科技展示区域,让青少年儿童在与AI现场互动和VR沉浸式阅读中提高动手能力,在实践中感悟科技奥妙,提升阅读兴趣,自开放以来已成功举办16场主题活动。引进极速掌静脉借还机,推出全新刷手借阅服务。淮北市图书馆掌静脉借还机采用了先进的掌静脉识别技术,通过近红外线感应器和超高速摄像机精确捕捉您的掌静脉分布特征,是安徽省首个提供该服务的市级公共图书馆。

推进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坚持谋划布局。市委宣传部市文旅体局联合印发《淮北市公共文化空间工程实施方案》《关于开展2024年淮北市公共文化空间绩效评估工作的通知》,及时全面部署,明确市县级目标责任。坚持人民至上,功能优先的原则进行选址复合利用,空间功能复合利用,最大程度上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开展摸排调研。结合以奖代评的原则,在依托原有“15分钟阅读圈”基础上组织开展走访排查,记录文化场所运行状况,召开市级调度推进会,通报筛选质量好条件优的文化空间进行完善改建,制定改建计划,定期督导进度。制定《淮北市公共文化空间评估定级标准》,明确改建方向。组织绩效评估。采取县区自评、市级综合评定的方式,比对评定细则,审核支撑材料,从空间布局、功能设置、服务人次、运营式、群众评价等维度,选出高质量、高水平公共文化空间。目前已完成濉溪县濉东社区邻里中心、杜集区高岳街道综合文化站、烈山石榴博物馆、淮北市工人文化宫等13个公共文化空间的评估定级工作。

注重发展博物馆事业。注重引领博物馆提升陈列展示质量,提升服务能力,市博物馆实施了馆藏文物数字化展示工程,推出《博物馆里看淮北》青少年AR系列绘本,吸引大量中小学生参观游学;淮北市石榴博物馆筹集资金提升展陈品质,主题展丝路流韵---石榴历史文化主题展获评2024年全省博物馆十大精品展览项目。支持博物馆服务社会,以“我们的节日”为载体,以文化主题活动为依托,办好主题展览,坚持服务社会公众。2024年,我市博物馆、纪念馆获得多项荣誉,中共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小李家纪念馆、市博物馆被授予“安徽省关心下一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博物馆获批安徽省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并有多名讲解员获得省级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