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文化旅游体育局2024年度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打算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淮北市文化旅游体育局 发布时间:2025-02-04 11:18 字号:

     一、2024年工作情况

(一)文化体育事业取得新进展。一是进一步提升文化服务效能。全市各级公共文化场馆均免费对外开放,逐步提升公共文化场馆数字化建设逐步优化水平,数字化服务人次341.1万余人次。全市共开展群众文化活动3661余场。开展“大地欢歌”乡村文化年活动1667场次,线上线下参与人次共223.9万。圆满完成283场“送戏进万村”惠民演出。完成濉溪县濉东社区邻里中心、杜集区高岳街道综合文化站、烈山石榴博物馆、淮北市工人文化宫等13个公共文化空间的评估定级工作。“濉溪‘古琴声’萦绕嵇康故里”入选第二批长三角人文经济典型案例,系淮北市唯一入选案例。濉溪县文旅体局荣获“全省送戏进万村最佳组织单位”。市图书馆相继荣获安徽省“首届家庭古诗词大赛”优秀组织奖、“长江读书节第四届讲书人大赛”优秀组织奖,第四届业务技能大赛“团体优秀奖”。二是进一步繁荣艺术创作生产。淮北梆子戏《永远的嫁衣》、广播剧《人民的丰碑》入选省“五个一”工程奖。泗州小戏《追舟》《追舟》《要面子》入选安徽省戏剧创作孵化计划项目。音乐剧《向前》入选安徽省优秀舞台艺术作品下基层扶持计划项目。制作拍摄《五宜新城是淮北》MV,创作歌曲《大鼓擦》《欢腾》《梦幻戈壁》《习习春风润江淮》、舞蹈《淮海儿女》等多部文艺精品。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声动淮北”群众歌咏比赛活动,来自全市各行业共26支代表队,约2000人参加,是近年来我市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参与人数最多的群众性歌咏比赛。濉溪县聚焦红色文化,创排坠子戏《小推车的故事》、泗州戏《支前》等作品4件,《小推车的故事》入选第十四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展,并获评最佳剧目。相山区文化馆代表作品梆子戏《守望》获第四届安徽省群星奖,舞蹈队作品《鼓韵醉东风》获中国广场舞大赛上海站冠军。三是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组织专业教练员走进校园,开展校园篮球、足球、手球、排球、橄榄球、柔道等体育项目。积极探索三大球项目发展新路径,省市合作共建安徽省男足U18集训队备战大湾区全国运动会,同济大学国际足球学院淮北实习基地落户淮北,与天一中学共建篮球队、排球队。会同教育等部门联合组织“奔跑吧·少年”主题健身活动和阳光体育大会,联合举办篮球、足球、橄榄球、羽毛球、乒乓球、田径、武术、航模等多项赛事,近万名青少年学生参加比赛。通过举办、推广系列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达到了以赛代练以赛促练”“以赛促项目发展的目标。四是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提质增效。改建花山体育公园1个,新建口袋体育公园12个,百姓健身房9个、健身步道58.9公里。其中“皖美步道”11公里。成功举办安徽省第六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来自全省17个代表队,6332名运动员参赛;我市共获得43块金牌,居全省第二,任清华副省长二次批示我市办赛经验做法。我市广场舞队伍在全国广场舞总决赛中再次荣获第一,并被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中国广场舞协会授予最佳编创奖、最佳示范奖,同时作为示范套路进行全国推动。在2024年“体荟长三角 星耀新征程”长三角体育榜单中市体育中心荣获“长三角十佳全民健身场馆”、四季榴园龙脊天路荣获“长三角十佳体育旅游线路”、孙玉兰同志荣获“长三角十佳全民健身达人”。相继举办全国U15国际跤锦标赛、安徽省国际跤锦标赛、2024国际跳绳公开赛、第三届长三角汽车(房车)集结赛(淮北站)、第二届“长三角·淮海经济区”田径公开赛、“丝路陇海”门球邀请赛、国足元老明星邀请赛、中国淮北体育舞蹈精英赛、淮海经济区竞技飞盘邀请赛等国家级、区域性和省级赛事10余项,培育了“淮BA”篮球联赛、“淮超”足球联赛等群众品牌赛事。

(二)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取得新成果。一是加大非遗推广力度举办“欢欢喜喜过大年”元宵非遗美食节、“华章艺彩 文脉相传”2024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主题活动,组织开展2024中国(淮北)大运河文化带非遗展暨非遗进景区—全省传统戏剧扶持项目汇演比赛活动,集中展示8省市70多个非遗美食类项目,抖音及线上客户端平台直播曝光率近90万人次。组织安徽口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口子窖酒酿造技艺)、濉溪县临涣蒋家酱品厂(临涣酱培包瓜制作技艺)、淮北市相山区阿磊兄弟面皮加工坊(省级非遗项目淮北周氏面皮制作技艺)申报省级非遗工坊,促进非遗经济发展,发挥非遗工坊模范带头作用。市文旅体局在2024年度非遗进景区—全省传统戏剧扶持项目汇演比赛中,荣获“优秀组织奖”。组织县区优秀广场舞队伍《幸福生活扭起来》、《鼓韵醉东风》入围2024安徽省广场舞联赛决赛,其中《鼓韵醉东风》获全省广场舞最佳创意奖。二是持续加强全市文物保护工作机制建设。推动淮海战役红色资源保护立法,颁布了《淮海战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条例》。建立淮北市红色资源保护和传承联席会议机制,印发了《淮北市红色资源保护和传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淮北市红色资源保护和传承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职责》;会同市检察院建立“检察公益诉讼助力国有文物保护协作配合机制,”形成保护文物的工作合力。三是实施文物保护工程。柳孜运河桥梁遗址永久性保护大棚(博物馆)建设全面完工,大棚内部陈列展示工作即将结束。淮北市重点文物保护展示工程----濉溪县长丰街明清酿酒作坊遗址博物馆主体建设已完成,内部陈列展示即将开工;相继实施了“淮海战役董楼(羊山)烈士陵园”环境提升工程、淮海战役华东野战军指挥部旧址(草庙圩子)陈列馆建设和环境整治工程。全力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四是大力推进文物活化利用工程。市博物馆策划《运河记忆》、《城市印记·我说隋唐大运河》等视频节目,吸引大量中小学生参观游学;在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隆重推出“这十年-----汴河泱荡 .遗韵留香.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专题展览,“千里通波—大运河文化特展”,生动讲好运河故事;淮北中国大运河、柳孜文化园、淮北博物馆、柳孜运河遗址进入安徽省十大文物主题游径“汴河晴波”隋唐大运河安徽段文物主题游径项目;红色旅游文化融合发展成果丰硕,淮海战役总前委小李家旧址、淮海战役双堆集战场旧址、双堆集烈士陵园、淮海战役华东野战军指挥部旧址入选省十佳革命文物主题游径之“决战淮海 势如破竹”线路。五是全市博物馆、纪念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市博物馆实施了馆藏文物数字化展示工程,推出《博物馆里看淮北》青少年AR系列绘本,吸引大量中小学生参观游学;淮北市石榴博物馆筹集资金提升展陈品质,主题展“丝路流韵---石榴历史文化主题展”获评2024年全省博物馆十大精品展览项目;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小李家纪念馆、市博物馆被授予“安徽省关心下一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博物馆获批安徽省研学旅游示范基地。

(三)文旅产业发展呈现新面貌。一是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龙脊天路杜集段已完成北主入口道路及景观建设,梧桐谷停车场、游客驿站、梧桐谷彩石阵景观建设基本完成,启动梧桐谷采石宕口生态修复(已交付部分)施工建设,“龙脊天路”旅游风景道烈山段主干道全线贯通;老电厂夔牛天街项目夔牛公园(室外)部分基础完工,雕塑开始陆续进场组装,计划2025年1月底建成,夔牛天街(室内)部分正在进行基础施工;淮北市工业博物馆建安工程基本完工,布展工程完成85%。相山文创街区项目(啤酒厂),计划总投30亿元。截至目前,商业已进场施工,计划202512月运营。二是文旅消费有力拉动。积极筹划“520”文化惠民消费季系列活动,第二届“520”安徽文旅惠民消费季——跟着赛事去旅行暨“悦运动·Yeah淮北”嘉年华活动启动仪式现场发放文旅体消费券3.5万元;国庆期间发放线上文旅体消费券5万余元,有效激活全市文旅消费市场活力。2024年,利用市县财政资金发放文旅消费券173.3万元(其中市本级153.3万,县区级20万元),带动综合消费1700余万元。三是品牌创建有声有色。烈山区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皖北唯一入选)。市博物馆、大运河美术馆、792军旅小镇、石榴博物馆等6家单位获评省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濉溪县道口村获评省级“精品主题村”,濉溪县南坪村、百善村获评省级“特色美食村”,五铺农场、七彩和村苹果广场获评省级“后备箱工程基地”;榴园村、南山村、双楼村获评省级休闲旅游精品示范村,2条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主题线路。朔西湖音乐喷泉秀、“龙脊天路”旅游风景道、四季榴园、淮北杰然通航等荣获2024年度“皖美消费新场景”百佳场景称号;朔西湖景区获评“国家四星级汽车自驾运动营地”;淮北东湖航空飞行营地被列为安徽省第四批航空飞行营地;口子窖兼系列/口子酒文化博物馆纪念酒荣获2024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银奖;口子国际大酒店荣获全省旅游服务质量标杆单位;朔西湖水云间轻奢小筑民宿、古睢书院民宿获评皖美金牌民宿,明清石榴园隐庐民宿获评皖美银牌民宿。全市接待游客和旅游总收入两项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四)文旅宣传营销焕发新活力。大力实施淮北文旅“十百千”计划,组建淮北文旅新媒体创意工作室,以“涂鸦桥乐队”爆火为契机,以“美食+音乐+旅游”为主题,积极打造淮北老电厂1969 文化街区,让淮北文旅宣传营销“破壁出圈”。以徐淮结对帮扶为契机扎实推进“引客入淮”行动计划,圆满完成 2024 年度“万人游淮北”活动任务。成功举办第第二届520安徽省文旅惠民消费季——跟着赛事去旅行暨淮北嘉年华活动,通过聚焦“音乐+”、创新“消费+”、丰富“体育+”,共创文旅体融合新场景,展现了淮北在文旅体融合新赛道上的独特魅力和强劲动力。据统计,活动当天现场人流量累计超过1.3万人次;30家央级、省级媒体及文旅网红大V纷纷聚焦此次活动,综合曝光量共计超2400w,“人民网+”客户端采用人民网总网首页焦点大图推送;“悦运动Yeah淮北”话题阅读量突破8000万次,活动相关视频总播放量超过4700万次。

(五)广播电视监管工作取得新成效。广播电视安全播出零差错、无事故,入选全省安全播出红榜。坚持疏堵结合,扎实开展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施整治,拆除非法设施1208套。开展全市酒店电视操作复杂专项治理工作,圆满完成阶段性任务并收到显著成效。深入推进广播电视节目评优推优,评选出淮北广电类好新闻一等奖6件、二等奖9件、三等奖12件;11件作品获评全省广播电视优秀新闻作品,其中一等奖2件、二等奖3件、三等奖6件,6件作品获得全省广播电视优秀文艺作品三等奖。公益广告作品《父亲的时光》获首届长三角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公益广告大赛一等奖,一件作品获三等奖。4件公益广告作品获全省广播电视公益广告专项扶持,其中一类扶持1件、二类扶持2件、优秀类扶持1件,市文化旅游体育局获得优秀机构类扶持。与市传媒中心联合制作的电视剧《人民的丰碑》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记录中国》栏目中播出。我市参与拍摄的纪录片《决胜淮海》入选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纪录片十佳提案。市传媒中心拍摄的3部记录片入围2024“皖美呈现——影像安徽记录计划”,入选数量全省前列,其中《一路风尘》获全省唯一的年度优秀团队大奖。

(六)文旅市场监管服务获得新提升。提升案件办理质效,2024年,共查办案件43起,其中轻微免罚案件9起。相山区“8.15”版权案件被文旅部评选为全国重大案件。杜集区“8.14”版权案件正在申报国家挂牌督办案件,已获国家版权局办案补助。1起案件荣获安徽省文旅厅“最佳案卷”,1起案件荣获安徽省文旅厅“优秀案卷”,1起案件荣获淮北市人民政府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优秀案卷”。受理各类文旅市场投诉举报60余起,其中旅游投诉26起,共帮助游客挽回经济损失10152元。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入选2023-2024年度全国文旅系统维护青少年权益岗创建单位,荣获2024年淮北市反诈工作先进单位,在第七届安徽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活动中,以第二名成绩荣获决赛二等奖。扎实推进“人人都是迎客松”志愿服务行动,3人成功入选安徽省“迎客松”典型人物。注重培育引导,组织开展民宿培训,提升我市民宿服务、管理整体水平。

二、2025年主要工作任务

(一)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引进专业人才,适度引进文艺创作、文博考古等高素质的人才,改善队伍结构,优化人才队伍,为文化旅游体育队伍注入新生力量,健全人才发展激励机制,探索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对有突出贡献的文化产业经营、管理、艺术创作等方面的人才予以嘉奖、表彰,以充分调动文化旅游体育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多出成果、多出精品。加强公共文化志愿服务力度,成立以基层文化工作者与民间文化艺人为主体的公共文化服务团队,整合资源,加强交流,提升服务。

  (二)优化文化服务和产品供给。持续推动各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四季村晚”“非遗年货节”“大地欢歌 舞动江淮”广场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主题文化活动,推动文艺精品下基层惠民巡演,提升群众获得感。围绕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80周年为主题编创1部音乐剧,用于开展沉浸式剧场及旅游景点演出。原创3首革命题材音乐作品,复排1部传统淮北梆子大戏及3部地方小戏。

(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做好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濉溪口子窖酿酒古作坊群”的规范性保护管理。实施完成“柳孜运河遗址永久性保护大棚建设和柳孜运河遗址博物馆”陈列布展工程,加快实施“濉溪长丰街明清酿酒作坊群遗址博物馆”保护展示工程,推进实施“颛孙子张墓”等一批文物保护修缮工程;编制完成《淮北市文物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方案》;推出《大漆---长三角漆器艺术和文化特展》等精品展陈项目,筹备《文明起源---皖北新石器考古成果展》。挖掘传统非遗项目中具有地方特色和商品价值潜在的项目,着力引导非遗项目传承人提高技艺,重视文化创意设计,创新文创产品。组织省级非遗临涣茶饮习俗做好国家级非遗项目申报准备、市级非遗淮北香包布艺和小年送福做好省级非遗项目申报准备。以现有市级及以上项目为基础,组织编写《淮北非遗集萃》读本,开展2025年“非遗进景区”展演展示活动,推进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

(四)加大项目建设推进力度。统筹推进十大文旅项目,加快相山文创街区、工业博物馆、夔牛天街、梧桐谷·逸民宿等牵动性强的重点文旅项目实施,力争项目早建成、早运营、早见效,着力打造文旅爆款项目。结合近期完成的全市文旅资源普查工作,深入挖掘资源,全面对接社会资本,谋划易落地、有市场、有前景的文旅项目,同时抓住政策机遇,积极申请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专项债等,争取各类政策资金支持。做大做强优势体育项目,拥湖发展水上项目,依托中湖谋划建设省级水上运动基地,发展赛艇、皮划艇、龙舟等水上运动,积极承办省级以上赛事,让水“活起来”“火起来”。

(五)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擦亮红色文化游品牌。以挖掘、整理、研究、宣传“小推车”精神为红色文化建设主线,推动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草庙华东野战军指挥部旧址等重点红色景区改造升级,打造“红色文化+研学游”“红色文化+乡村游”等新模式新场景,进一步推进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树立地域特色化、差异化办赛思路,立足淮北自然和人文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条件、项目群众基础实际,以举办国际跳绳公开赛、“湖上淮北”水上运动会、“乐游淮北”汽车(房车)露营大会、升级全国城市重机文化节、扩军“淮BA”“淮超”等具有淮北符号的赛事为抓手,深度打创淮北体育赛事系列名片,构建“赛、展、游、娱、购”活动体系,形成点上有风韵、线上有风光、面上有风景的文体旅融合发展新样板。

(六)培育文旅消费新业态。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优化产业布局,打造多元消费场景。加快推进明清石榴园隐庐民宿、龙脊山木屋酒店、濉溪古城民宿、梧桐谷·逸民宿、朔西湖月亮湾等民宿建设,满足游客多元住宿需求。依托“龙脊天路”旅游风景道,持续丰富文旅业态,完善休闲驿站、旅游停车场、充电桩、交通标识标牌、旅游厕所等服务设施,打造区域型自驾游目的地。推动非遗进景区行动,鼓励景区吸引非遗传承人入驻,开设非遗工坊、非遗传承基地,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结合淮北历史典故、民间传说,创作具有地方特色的舞台剧、音乐剧、实景演出,利用高科技舞美手段,再现历史场景,提升观演体验,打造“过境更想过夜,打卡更想刷卡”的消费目的地。

(七)建设文旅宣推新高地。积极组织开展春游江淮请您来”“皖美夏日 徽常清凉”“驾游安徽 一路追秋皖美冬日嘉年华等活动,认真做好驾游安徽 一路追秋全省主场活动。继续深入推进引客入淮计划,组织万人游淮北品牌活动,扩大煤美与共 湖上淮北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加大皖美好味道·百县名小吃美食宣传推广力度,组织开展淮北特色餐饮名店、特色美食及特色美食街区评选工作,做好淮北美食小三样(面皮、烫面、娃娃鱼)宣传推广工作。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基于好运盒运河文化空间,开发设计具有淮北特色城市IP的文创产品。扩容淮北文旅新媒体创意工作室团队,打造淮北文旅自媒体宣传矩阵。

(八)持续强化广电行业监管。扭紧安全播出责任链条,压实安全播出单位主体责任,开展广电行业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和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追零”行动,做好重要保障期安全播出保障,确保安全播出无事故零差错。持续开展非法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施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广播电视传播秩序。全面提升应急广播效能,确保长期响、优质响。扎实推进广播电视节目评优推优工作,支持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制作机构创作出一批有亮点、有影响力的纪录片、公益广告、网络短剧,力争更多广播电视、网络视听作品获省级以上重要奖项。压实安全播出主体责任。

(九)构筑平安健康文旅市场。扩大文明旅游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组织开展企业信用评价,实施分级分类监管,督促旅游企业自觉诚信经营、优质服务。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积极开展省级旅游服务质量标杆单位和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创建培训和推荐申报工作。组织优秀选手参加全省导游大赛、星级饭店服务技能竞赛、民宿管家服务技能竞赛等文旅行业职业技能大赛。

(十)持续推进体育强市建设。继续加大快乐健身行动和15分钟健身圈建设工作力度,做好行政村、居住区体育设施提升改造,扩大全民健身培训人群,提升全民健身活动参与人次。依托汽车/摩托车巡游、自行车公开赛、场地越野赛、健身健步走、水上运动会、冰雪运动体验等户外运动,加强精品赛事打造,以赛事经济进一步提升体育旅游发展水平。抓好青少年后备人才的培养和输送,全面强化市、县区两级体校优势项目发展,会同市教育部门同责推进体教融合水平,共同确定进校园的体育项目布局,共同组织赛事活动,共同开展人才选拔培养,共建共享师资、场地、器材,共担互助赛事活动和人才培养经费。畅通“一条龙”人才培养渠道,优化学区招生和中考政策,强化优秀人才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