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对市政协第十一届淮北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0059号提案的答复
李莉委员:
您好!首先感谢您对淮北市文旅产业关注和支持。您的建议对我市推动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市文旅产业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全市文旅产业发展的建议”,现答复如下:
一、加快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一)融合创新丰富场景业态。一是“文旅+产业”融合。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烫面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聚焦烫面产业发展,积极谋划主题文创设计开发及宣传推广。二是“文旅+赛事”融合。举办长三角·淮海经济区田径公开赛、王者荣耀海选赛等赛事活动,推动赛事经济协同发展。三是“文旅+文创”融合。以运河文化为核心,采用“书咖+文创”运营模式,建成“好运盒”运河文化空间体验区;依托临涣茶文化,结合市博物馆文物资源,推出茶饮习俗文化体验产品,打造“好运水”品牌。四是“文旅+沉浸演艺”融合。开展朔西湖热气球森林等沉浸式活动,加入动漫、小剧场、音乐趴等时尚元素吸引年轻群体参与。
(二)突出特色强化集聚区建设。“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隋唐运河古镇聚焦“文旅+非遗”,举办首届非遗文化(老字号)产品博览会暨李桥庙会等活动,让市民游客感受最“淮北风味”的“文化活水”;“省商文旅融合发展集聚区”濉溪古城聚焦“文旅+民俗”,开展3·18古庙会等活动百余场;“省十佳夜游街区”南翔云集聚焦夜间经济,点燃城市烟火气,夜间营业商户占比90%以上。
(三)促进旅游新空间。下一步将已建成的项目、景区和即将建成的夔牛天街等项目串联成线,打造淮北市特色旅游线路,例如:以“龙脊天路”“淮海66号公路”旅游风景道串联沿线重点旅游乡村打造交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路;串联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中共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临涣文昌宫→韩村镇小李家红色旅游景区,打造红色研学旅游线路;串联夔牛天街—工业博物馆—相山文创街区—濉溪明清酿酒作坊遗址博物馆,打造工业旅游特色线路等;结合“引客入淮”活动,向外地游客推介淮北特色线路、景区,吸引游客体验消费。
二、着力促进供需结构优化升级。
(一)扩大文化产品供给。一是创作艺术作品。鼓励和支持本地艺术团体与国内外知名编导、演员合作,结合淮北历史典故、民间传说,创作《嵇康绝响》、《高山流水》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舞台剧、音乐剧、实景演出,利用高科技舞美手段,再现历史场景,提升观演体验。通过设置“运河船工的一天”“相山秘境探险”等互动剧目,打造淮北历史文化主题的沉浸式体验馆(区),让游客在“娱”中感受文化魅力。组织编创舞剧《运河古韵》,以舞剧的形式展现淮北隋唐古运河历史文化,彰显地方特色。二是深入挖掘淮北旅游商品资源。为提高淮北旅游商品品牌意识,促进旅游消费,今年5-6月,由市文旅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组织开展“游淮北•不得不购”特色旅游商品评选活动,从24家参赛商品中评选出十大“游淮北•不得不购”特色旅游商品和10个入围“游淮北•不得不购”特色旅游商品,打造淮北特色优质文创产品。
(二)释放文化消费潜力。一是打造消费示范区。淮北南翔云集文化特色商业街入选2024年度全省夜间文旅消费“十佳夜游街区”,1969淮北老电厂文化街区主题音乐秀入选“十佳夜娱活动”,淮北市杜集区任爱全碳锅鸡烧烤店入选“十佳夜读空间”。配合市发改部门组织景区及文旅体企业参加“皖美消费新场景”评选活动,朔西湖音乐喷泉秀、“龙脊天路”旅游风景道、四季榴园、淮北杰然通航等荣获2024年度“皖美消费新场景”百佳场景称号。朔西湖景区获评“国家四星级汽车自驾运动营地”。口子窖兼系列/口子酒文化博物馆纪念酒荣获2024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银奖。二是消费券线上线下齐发力。为做好为文化惠民消费季相关工作,进一步宣传推广淮北旅游,打响“煤美与共湖上淮北”文旅品牌,淮北市文化旅游体育局组织开展“煤美与共湖上淮北”2025年淮北市文旅消费券发放(线上部分)及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度“万人游淮北”活动。
(三)改善文化消费环境。一是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夔牛天街及工业博物馆计划7月6日运营,濉溪明清酿酒作坊群遗址博物馆、龙波美术馆已开馆,相山文创街区商业街区主体建设基本完成,投资3.1亿元的淮北国金文创大厦、1.05亿元的梧桐民宿、0.69亿元的濉溪古城水街演艺小镇即将开工。二是不断丰富活动场景。聚焦夔牛天街、龙脊天路等重点项目,开发研学教育、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举办伏羊节、2025年全国夏季“村晚”展示濉溪镇蒙村村晚活动等文娱活动,依托市博物馆、柳孜运河遗址国家文化公园等开展抗战八十周年烈士画像展、“‘我’从远古走来—周口店遗址文化展”、非遗传承等青少年活动。通过皖美研学平台、官方抖音等加强研学旅游产品宣传,与徐州、商丘、枣庄等市开展研学旅游线路共联、产品共推、客源共享。
三、加强文旅人才支撑
(一)组织文旅人才库。为推动我市文旅体事业繁荣发展,进一步增强文化旅游体育行业活力,淮北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建立由从事专业(比如文物修复、图书资料)的正高级职称人才、副高级职称人才、中级职称人才、县区级以上非遗传承人等组建的淮北市文化旅游体育人才库,为我市未来的文化旅游体育事业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
(二)鼓励社会参与。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挂牌命名等措施,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依法依规参与“文化空间”建设、管理和运营。通过委托管理、合作运营、独立经办等方式,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化空间”管理运营,根据运营成本、服务内容、市场供需状况合理收费。鼓励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和美乡村推介官等参与“文化空间”的建设管理。
(三)开发研学产品。组建淮北市研学旅游人才智库,指导研学旅游产品开发,推出运河游—世遗古韵、工业游—匠心传承、红色游—红色记忆、生态—煤城新貌等四条研学旅游精品线路。
(四)建立巡查机制。聘用文物保护信息员30余名,实行文物保护单位网格化巡查制度,深入到各城镇乡村,对加强革命文物的安全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