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对市政协第十一届淮北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0100号提案的答复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淮北市文化旅游体育局 发布时间:2025-08-12 09:09 字号:

聂璐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提案,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为加快推进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我局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强化公共文化供给

大力推动市、县(区)、镇(街道、开发区)、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和文化场所的建设,基本建成网络健全、发展均衡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前,淮北市共有5个图书馆,5个文化馆,33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440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均免费对外开放,实现100%全覆盖。

围绕“2025文化惠民消销费·欢欢喜喜过大年”,举办了2025年安徽省“四季村晚”洪庄村春季村晚暨烈山区元宵晚会、2025年全国春季“村晚”示范展示濉溪县淮海村村晚、“迎新春·观大戏·送春联”隋唐运河古镇新春活动、“灵蛇贺岁·共赏传统中国年”新春活动、文化迎春惠民演出、市文化馆“新春群文禧乐荟”、“图书馆里过大年”等系列活动。全市共开展“四季村晚”活动23场,线上线下观看人次近38万。开展广场舞展演活动26场次,线上线下观看人次11440。共开展“大地欢歌”—乡村文化建设年活动679场次,线上线下观看人次220万,培育乡村网红90人。组织各县区部署全市“四季村歌”工作安排,积极做好前期调研准备工作,筛选优质“村歌”作品。

二、发展乡村文化品牌

聚焦临涣茶饮文化,打造淮北市特色乡村文化品牌。临涣现有茶馆十余家,每日招待当地茶客千余人,饮用棒棒茶的文化从与临涣镇相邻的汉河村、大高村等村向周边传播。1999年法国巴黎的世界民风民俗摄影展上,临涣茶文化的照片荣获金奖。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对临涣茶饮习俗进行过专访和报道。安徽省内外多家摄影协会将临涣茶馆作为摄影基地进行采风。2002年临涣镇将农历22命名为棒棒茶节,200417家茶馆成立棒棒茶协会,2017年淮北市相山区“运河古镇”景区内开办茶楼,将临涣茶饮习俗作为特色旅游项目,2019年临涣临街9家茶馆经营户自筹资金保护和治理水源。临涣茶饮习俗2022年参加济南非博会,2022年及2023年参加农民丰收节,通过免费赠饮,让临涣茶饮习俗之名传扬出去,扩大了淮北城市文化影响,2023年及2024年参加大运河非遗文化展,2024年及2025年参与淮北文化与自然遗产日活动,让淮北市民更加深入地了解这项植根于淮北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培养乡村旅游人才

积极推荐我市乡村旅游人才参与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评选。2020年度、2021年度、2022年度、2023年度我市入选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刘超、贺彪、邵景卫、孙乔4人。市、县级文化旅游行政部门高度重视,不断转变思想,加大扶持力度,能人入选以来,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世界文化遗产背景,大力发展运河文化带和乡村旅游经济,一是充分利用线上、线下、两微一端等手段,加大对乡村文化旅游能人的宣传推广,积极组织能人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加强对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的培养;二是加强入选能人对当地集体经济的产业带动。传授成功经验,激发村民积极性,整合农产品资源,农户的鸡蛋、蔬菜、玉米等农副产品,通过入选能人的农家乐进行就近销售;整合劳动力资源,通过旅游旺季雇佣村民到农家乐进行传统民俗表演、帮厨等,让村民有了创收,资源得到整合;依托明清石榴园项目,大力发展石榴经济,促进当地农产品销售。三是强化能人资金监管力度。专项资金有专项记录,定期、不定期开展资金项目使用督查。

四、提升宣传推广质效

为广泛宣传我市特色乡村文旅资源,我局面向全市招募了18名热爱淮北文旅,且有短视频拍摄经验的旅游从业者、自媒体达人作为首批工作室成员,创作淮北文旅短视频。全市以“春游江淮请您来”、涂鸦桥乐队、淮北美食来为主题,发布短视频600余条,引来市民游客数百万点赞。工作室成立当月,淮北文旅体抖音影响力排名全省第二,全面展示了淮北独特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美食特色等,推高淮北文旅宣传热度与声量。淮北市文旅体局荣获全省“春游江淮请您来”活动优秀组织奖,国庆期间淮北抖音声量榜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加快项目建设。全力推进柳孜运河遗址国家文化公园、龙脊天路、临涣古镇、朔西湖等牵动性强的重点文旅项目建设,着力打造文旅“爆款”,丰富我市乡村优质文旅产品供给。充分发挥文旅重点项目市领导包保机制作用,定期调度、督推,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有效盘活全市文旅资源,形成抓项目促发展、抓培育促产业的良好局面。

二是创新品牌营销。加大文旅宣传推介力度,办好重点体育赛事和文旅节庆系列活动,实施“引客入淮”战略,持续开展万人游淮北等营销宣传活动,依托淮北市“井”字形高速公路网,拓展淮海经济区、长三角地区等周边城市客源市场,唱响“煤美与共 湖上淮北”文旅品牌。

三是完善基础设施。加强通景干线公路和景区环线公路建设,打造旅游风景道、慢行系统、交通驿站等旅游休闲设施,积极建设乡村民宿、特色餐馆、休闲驿站,完善旅游厕所、旅游标识、停车场等配套设施,提高游客舒适度。积极推进乡村文化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加强餐饮住宿、公共卫生、消费购物等环节指导监管,不断提升乡村旅游服务品质。

四是加强人才培育。强化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引入一流设计团队、营销团队、策划团队助力乡村旅游发展。加强校企合作,依托淮北师范大学、淮北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对乡村旅游的一线从业人员进行服务技能培训。

下一步,我局也将充分吸纳您的建议,加强对全市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培育和支持,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和淮北市文旅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