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关于淮北市第十七届人大六次会议第(JY132)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淮北市文化旅游体育局 发布时间:2025-08-12 10:37 字号:

刘妍梅代表:

您好!首先感谢您对我市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您的建议案结合我市文化旅游资源,对进一步推动我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丰富文旅产品供给、强化文旅宣传推广、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等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符合当前实际。现就建议答复如下: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方面。以特色化品牌厚植新优势,着力打造淮北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一是擦亮红色文化游品牌。以挖掘、整理、研究、宣传“小推车”精神为红色文化建设主线,推动文昌宫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等重点红色景区改造升级,打造“红色文化+研学游”“红色文化+乡村游”等新模式新场景,进一步推进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二是打造千年运河游品牌。大力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着力实施隋唐大运河柳孜遗址、烈山窑遗址考古发掘和保护、隋堤景观带建设等工程,办好大运河柳孜文化艺术节等节会活动,形成集招商推介、文化传承、民俗风情、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全民盛会,全力打造特色最鲜明、环境最优美、保护最完好、利用最充分的大运河遗产淮北段景观带。三是叫响山水生态游品牌。以山为轴,统筹相山、泉山、龙脊山等山脉,链接相山公园、长山公园、惠泽公园、凤凰山公园等,融入汉碑、石刻、庙宇、藏馆等文化元素,打造环山主题文化带。串湖成线,以绿金湖片区提质升级为引领,对南湖、朔西湖、古乐湖等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提升,统筹推进中心湖带旅游片区建设。多点开花,提升四季榴园、南山景区、花山公园等景观质量,推动形成东部沿山黄金旅游带。四是培育工业文明游品牌。加快改造淮北工业博物馆、老电厂“夔(kuí)牛天街”、长丰街明清酿酒作坊群遗址等工业旧址遗址,通过文化创意及休闲旅游项目设置,变“工业锈带”为“生活秀带”。依托废弃煤矿资源,增设矿井体验项目,并串联煤炭勘探第一钻标志点、矿山博物馆、矿区运煤铁路等,开启“地上+地下”沉浸式工业旅游体验新模式。

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方面。一方面淮北市进一步拓宽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一是“文旅+研学”。充分发掘以古琴、雕塑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和精品研学线路。办好淮北嵇康古琴艺术展、石雕艺术节等展会活动,打造若干雕塑、书画、古琴研习基地。定期举办刘开渠主题雕塑展,形成刘开渠大师故里雕塑文化特色。将雕塑、古琴文化与中小学课后服务相链接,为文商旅产业发展涵养地域文化底蕴。二是“文旅+体育”。结合各项体旅融合赛事、特色体育活动,激发体育消费市场动能,全国跳绳联赛、安徽省第六届全民健身运动会、长三角自行车联赛、中国国足元老明星队邀请赛等各类体育赛事纷纷在淮北开赛。2024年以来,各项体育赛事活动总参与人数达20万人次,直接消费约2200万元,间接消费超过1亿元。三是“文旅+康养”。强化“景城一体、主客共享”理念,依托榴园、龙脊山、朔西湖等景区,引导民宿创新业态,开展差异化经营,打造一批能够凸显淮北地域文化、传统文化的精品民宿品牌。结合健康养生理念,推出康养型民宿和度假酒店,提供定制化康养服务,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另一方面研发具有淮北特色的文创产品。深入挖掘汉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元素,设计具有淮北特色的文创产品和旅游纪念品,使更多游客“看得中、买得起、带得走、送得出”。鼓励泥塑、剪纸、绫刻画等非遗传承人,与知名设计师、文化创意工作室跨界合作,运用3D打印等现代科技手段,推出联名文创产品,提升旅游商品的科技含量和互动体验。对口子窖、棒棒茶、软籽石榴等工农业特色产品进行精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融入地域文化、故事,丰富产品内涵和精神营养,实现工农业产品向旅游商品、文创纪念品转化。

强化文旅宣传推广方面。成立淮北文旅新媒体创意工作室,招募18名网络大V,以涂鸦桥乐队、淮北美食为主题,发布短视频500余条,单条短视频浏览破千万,最高点赞40余万,工作室成立当月,淮北文旅体抖音影响力排名全省第二,全面展示了淮北独特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美食特色,提升了淮北文商旅宣传热度与声量。组织开展“运河寻梦”验客之旅、抖音短视频大赛等线上线下活动,“运河寻梦”全平台综合阅读量突破2.2亿次,进一步扩大了淮北文商旅影响力。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方面。淮北市以品质化建设提供旅游新体验。一方面推进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优化景区功能服务,积极建设旅游风景道、骑行专线、慢行系统、交通驿站等旅游休闲设施。合理配置停车资源,改造开放地下空间,增设道路停车泊位,鼓励企事业单位向游客提供临时停车服务。注重道路、指示牌、厕所等与旅游元素的有机融合,让文化内容随处可见。另一方面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加快高层次文商旅人才引进,尤其要有针对性地引进省级以上领军人才团队。选派一批干部到文商旅融合发展好的地区(单位)挂职跟班学习、锻炼。推进文商旅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加强与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行业组织等合作,建设具有合作开放意识、创新能力较强的精干产业队伍,为推进文商旅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