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关于淮北市第十七届人大六次会议第(JY139)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
孙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活化利用文化资源,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建议》,现答复如下:
非常感谢对我局该项工作的关注支持。近年来,我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促商、以商兴市,全面加快文商旅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做好大运河文化活化利用,发展以红色旅游、节会赛事、民宿体验等为重点的新业态,文商旅融合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1340.17万人次、同比增长7.9%,实现旅游总收入106.29亿元、同比增长15.1%,此两项指标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围绕您的意见和建议,我局将理清工作思路,创新思路和方法,不断推动全市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再上新台阶,具体措施如下:
1、擦亮红色文化游品牌。以挖掘、整理、研究、宣传“小推车”精神为红色文化建设主线,推动文昌宫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等重点红色景区改造升级,打造“红色文化+研学游”“红色文化+乡村游”等新模式新场景,进一步推进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2、打造千年运河游品牌。大力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着力实施隋唐大运河柳孜遗址、烈山窑遗址考古发掘和保护、隋堤景观带建设等工程,办好大运河柳孜文化艺术节等节会活动,形成集招商推介、文化传承、民俗风情、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全民盛会,全力打造特色最鲜明、环境最优美、保护最完好、利用最充分的大运河遗产淮北段景观带。
3、培育工业文明游品牌。加快改造淮北工业博物馆、老电厂“夔牛天街”、长丰街明清酿酒作坊群遗址等工业旧址遗址,通过文化创意及休闲旅游项目设置,变“工业锈带”为“生活秀带”。依托废弃煤矿资源,增设矿井体验项目,并串联煤炭勘探第一钻标志点、矿山博物馆、矿区运煤铁路等,开启“地上+地下”沉浸式工业旅游体验新模式。
4、多元化融合激发新活力。加强地方特色美食,通过统一品牌、标准包装等方式,提升市场竞争力;讲好“美食故事”,增强文化体验;推选一批具有地域标识和文化内涵的淮北风味美食,培育美食体验店、美食旅游线路,推动“游”与“食”的深度融合。依托榴园、龙脊山、朔西湖等景区,引导民宿创新业态,开展差异化经营,打造一批能够凸显淮北地域文化、传统文化的精品民宿品牌。结合淮北历史典故、民间传说,创作《嵇康绝响》《高山流水》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舞台剧、音乐剧、实景演出。通过设置“运河船工的一天”“相山秘境探险”等互动剧目,打造淮北历史文化主题的沉浸式体验馆(区),让游客在“娱”中感受文化魅力。依托南翔云集、濉溪古城,举办灯光秀、夜间音乐节等活动,丰富夜间旅游产品,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激活夜游经济。设计具有淮北特色的文创产品和旅游纪念品,使更多游客“看得中、买得起、带得走、送得出”,对口子窖、棒棒茶、软籽石榴等工农业特色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实现工农业产品向旅游商品、文创纪念品转化。积极培育丰富智慧旅游产品,建设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促使旅游体验不断升级,打造城市旅游营销的“亮点”,持续提高吸引力和竞争力。建立“政府+景区+旅行社+媒体”整体联动营销机制,加强与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的合作,招募网络大V进行推广,提升淮北文商旅品牌的曝光度和影响力。
欢迎您继续继续关注支持我局各项工作,并提出宝贵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