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关于淮北市第十七届人大六次会议第(JY151)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淮北市文化旅游体育局 发布时间:2025-08-12 10:51 字号:

张彩云代表:

您好!首先感谢您对我市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您的建议案以全域旅游为发展理念,为推动淮北地区与周边城市的全域协同旅游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符合当前实际。现就建议答复如下:

一、全面开展区域协同策略

资源整合。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原则,全力整合各种资源要素,推进全产业、全要素、全空间发展,实现文化底蕴、旅游资源、商业体系的多业共生、多元融合。

市场营销合作。发挥淮北与苏鲁豫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的独特优势,寻找区域文商旅产业联动合作点,主动与淮海经济区景区互动对接,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注重借助长三角一体化开拓市场,建立景区、旅行社和旅游饭店等企业营销联盟,形成旅游区域协同效应。

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交通网络。依托现有的高铁和动车线路,增设停靠站点或旅游客运专线,增加淮北与徐州、宿州、商丘等周边热门旅游城市的联通度,缩短游客出行时间。加强域内旅游公路的建设和升级改造,建立“快进慢游”的交通体系,在通往重点景区的公路上设置充电桩、休息区,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交通工具,如复古蒸汽小火车、水上竹筏等,提升沿途游览体验和乐趣。依托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设计精品旅游线路,推出自驾游、徒步游等多种旅游方式,满足不同游客需求。

培育多元文旅业态打响美食品牌。以“美食+文旅”为主题,组织开展“皖北美食展”“传奇皖北美食品鉴大会”、地锅鸡美食文化节、伏羊音乐节、碳锅王争霸赛等活动,深入挖掘淮北地域美食文化,推出多条特色美食旅游线路,累计吸引30余万游客来淮品鉴。打造优质乡村旅游民宿。强化“景城一体、主客共享”理念,依托榴园、龙脊山、朔西湖等景区,引导民宿创新业态,开展差异化经营,打造一批能够凸显淮北地域文化、传统文化的精品民宿品牌。结合健康养生理念,推出康养型民宿和度假酒店,提供定制化康养服务,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指导推动重点旅游景区布局旅游民宿业态,朔西湖水云间轻奢小筑、湖畔居民宿、相邑府民宿、古睢书院民宿先后建成运营,明清石榴园隐庐民宿、龙脊山木屋酒店、朔西湖月亮湾、濉溪古城民宿、梧桐石驿等一批民宿正在加快建设。打造消费场景。依托本地特色加快“培”。梯次培育柳孜运河遗址国家文化公园、隋唐运河古镇、濉溪古城、临涣古镇、四季榴园等优质文旅项目,压茬推进提档升级工程建设,隋唐运河古镇获批国家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濉溪古城获批国家级非遗旅游街区和安徽省“十佳夜游街区”。加强区域协同与合作。在徐州市回龙窝历史文化街区隆重举办由淮北市人民政府和徐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4年度“万人游淮北”活动,淮徐两地以文旅“搭桥”,扩大“朋友圈”,唱好“双城记”,进一步推动两市深化交流合作、携手共同发展,实现两市宣传互推、游客互送、客源共享、合作共赢,共同促进两市文化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已完成非淮北籍游客来淮近2万人次。强化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20236月,市文旅体局联合市财政局印发《淮北市文化旅游体育产业扶持政策实施细则》(淮文〔202312号),并于7月份印发《关于开展淮北市文化旅游体育产业扶持政策申报工作的通知》(淮文〔202313号),开展了2022年度淮北市文化旅游体育产业扶持政策项目申报工作。202464日,调整文旅产业扶持政策并纳入《淮北市产业扶持政策清单(2024版)》印发。

二、全面开发重点旅游项目与线路

红色旅游线路。以挖掘、整理、研究、宣传“小推车”精神为红色文化建设主线,推动文昌宫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等重点红色景区改造升级,打造“红色文化+研学游”“红色文化+乡村游”等新模式新场景,进一步推进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淮海战役双堆集战场遗址红色旅游、小李家小推车公园、草庙华野指挥部旧址改造提升等项目建设,提升数字化、互动性展陈水平。开展红色讲解员业务培训,提升红色景区讲解员讲解能力和服务水平。

运河文化体验线路。先后建成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柳江口景区、柳孜文化园、隋堤景区、荷塘月色等特色场景,以打造黄淮海地区最大文化旅游综合体为目标,深度挖掘大运河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填补皖北以世遗、历史、农耕、科技、文化综合体文化旅游产业的空白。柳江口景区每年接待游客两百余万人次,已成为周边城市休闲旅游标志性景点;大力实施“引客入淮”计划,精心设计运河文化旅游线路,吸引更多游客走进淮北,体验运河文化的精彩;开展好大运河文化带非遗展,邀请大运河沿线省份传统工艺、非遗美食类等特色非遗项目进行展示展销,向观众呈现大运河沿线非遗保护成果。举办大运河系列主题活动,让运河文化走进千家万户的同时,为广大群众搭建起一个走近运河、感受运河的平台,实现运河、游客双向奔赴。

工业遗产旅游线路。加快改造淮北工业博物馆、老电厂“夔(kuí)牛天街”、长丰街明清酿酒作坊群遗址等工业旧址遗址,通过文化创意及休闲旅游项目设置,变“工业锈带”为“生活秀带”。依托废弃煤矿资源,增设矿井体验项目,并串联煤炭勘探第一钻标志点、矿山博物馆、矿区运煤铁路等,开启“地上+地下”沉浸式工业旅游体验新模式。

乡村旅游线路。我市现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榴园村、南山村)、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12家;安徽省十大旅游古村镇1个(临涣镇)、安徽省千年古村落1个(百善镇柳孜村)。烈山镇、临涣镇、双堆集镇获评“省级特色旅游名镇”,四季榴园研学旅游基地获评“省级农业主题类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南山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入选省级特色美食村3个、省级精品主题村2个、省级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基地3家、省级百佳乡村旅游点3个,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条、省级十大乡村旅游民宿发展经典案例1个。淮北市依托“龙脊天路”旅游风景道,持续丰富乡村文娱旅游业态,打造乡村文旅消费多元场景,增强对游客吸引力和旅游黏性。据测算,五一假日期间,来“龙脊天路”旅游风景道自驾体验车辆超8万辆,沿途乡村旅游景点接待人次同比翻番。

生态旅游线路。以山为轴,统筹相山、泉山、龙脊山等山脉,链接相山公园、长山公园、惠泽公园、凤凰山公园等,融入汉碑、石刻、庙宇、藏馆等文化元素,打造环山主题文化带。串湖成线,以绿金湖片区提质升级为引领,对南湖、朔西湖、古乐湖等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提升,统筹推进中心湖带旅游片区建设。多点开花,提升四季榴园、南山景区、花山公园等景观质量,推动形成东部沿山黄金旅游带。